,作者:贾亚欣、吴洁,数据收集:林歆瑶、杨婧文、王帆、贾亚欣,可视化:林歆瑶、杨婧文、王帆,题图来自:视觉中国
• 扫码点单成为商家与用户联系的重要方式,带来了便利和节省时间的消费体验。
• 个人信息安全成为扫码点单背后的隐患,商家过度采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可能侵犯消费者的权益。
一一点击浏览并时而发出尖锐爆鸣:什么时候关注的他们家?真的在这家店消费过?咋就成了“尊贵会员”?
你百思不得其解,于是开始回忆与这些店铺的交手过程,事无巨细:进店、扫码、消费、离开。看着堆满消息的手机,你突然意识到,从“扫码”起,你的手机便和商户开始了连接。
据《2022年移动支付用户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报告》显示,超过八成用户每天都使用移动支付,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。在各类消费场景中,2022年移动支付渗透率位列前三的分别为餐饮服务(95.8%),民生服务(79%)和交通出行(76.3%)[1]。
在移动支付依然是商业底层基础工具的今天,二维码成为了商业交互入口,最广泛地将商户和用户联系起来。而“请扫码”,也成为了商户们的一句日常迎宾语。据上述调查,95.8%的用户表示经常使用二维码,41.6%的用户经常使用闪付,35.6%的用户使用第三方客户端支付[2]。
而在使用态度上,根据南都民调中心的报告,绝大多数消费者赞赏扫码消费的便利性,但同时也存在被强制扫码的不满情绪。具体而言,扫码带来的便捷性、节省的时间和避免的社交尴尬是主要加分项,而重复扫码、下单系统不稳定、商家强制获取个人信息等安全性隐忧也确实存在。如果遭遇强制扫码,许多人会选择离开该店而到提供人工服务的商家[3]。
扫码,扫的确实是二维码,但扫码后向商家支付的,却远不止消费账单那么简单。
通过查阅不同门店的授权信息,我们发现点餐小程序开发者可以收集处理的信息远超关于“点餐”的想象:用户微信昵称、头像、位置信息、手机号、相册权限、麦克风权限、摄像头权限、微信运动步数、发票信息……扫码这一动作设计隐含了包括个性化营销在内的巨大潜在商业空间,这一商业空间的经营行业被称为“SaaS”。
SaaS一般被称为“餐饮SaaS(Software-as-a-Service软件即服务)”,指运用数字技术,为餐饮业提供的点餐、收银、排队、预订等场景下的软硬件服务。它诞生于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、完善第三产业的背景[4]。
SaaS帮助商家收集和分析用户消费行为数据,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,再有针对性地将打折、满减、优惠券、积分等营销方案推送给用户,促使用户到店消费,而是否设置注册会员、获取何种信息则取决于商家个人的要求和技术开发的程度[5],具体功能也从点单到人力资源管理程度不等。
至于商家采用SaaS的原因,节省人力和个性化营销是两大核心诉求。SaaS头部机构客如云官网介绍,传统点餐过程需要排队取号、菜单点餐、服务员下单等过程,整个过程共耗时36分钟,而扫码点餐只需要21分钟,节省了15分钟。同时,无需纸质菜单,节约经营成本,解放服务员,降低人力成本。二维码代替了服务员,和消费者进行密切沟通;这个看似简单的系统,可以将一般餐厅的接单量提高 1~1.5 倍,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本。[6]
营销层面,传统餐饮“一个门店、两个饭市、坐等客流”的时代已经过去,餐饮的运营与营销全面数字化升级需求加速,“流量”与“留量”之间的互动转化实打实的关系着餐饮企业的存亡;因而扫码后提示获取手机号是为了进行客户登记,后续继续发送营销短信,而获取地理位置信息是为了了解不同地区的会员和潜在客户。并且,在各个营销手段之间比较,数字化营销手段成本更低、更易上手,如一家开发餐饮小程序的软件商这样介绍“目标人群精准,可以抓取用户信息,引导客户分享裂变” “不懂的会拉你入群,把您教会” 。[7]
至于顾客角度,扫码能看到更全的菜单、获得更自由的点单体验、得到更大用餐优惠等好处像小猫一样挠着每一个进店的人,二维码的“拉拢”无声但有力。并且,95后、00后消费者正在逐渐成为餐饮业的主力军。据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显示,95后以18%的人群占领了餐饮行业40%的消费额,已经成为了餐饮行业的第一消费群体[8]。这一代人生长于互联网时代,小红书种草、抖音直播、点评团购等,是他们餐饮消费的“日常动作”,扫码并非一件学习成本很高的事情。
一方面,扫码消费让商家节省了人力成本、实现了精准化营销,也让很多顾客的消费体验变得更加顺滑。但同时,SaaS运转所需数据之庞杂,也给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益蒙上了安全隐患。
在顾客扫码后,不少商家过度采、强制要、诱导取并违规使用其个人信息数据,悄然侵犯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益。据央视新闻报道,某知名连锁奶茶品牌每收到一笔线],数据之多、之杂令人瞠目。
在数据成为时代财富之钥的今天,对个人信息的取用已无可避免,亟待关注的议题也从“是否能够取用”转向了“如何适度取用”。取用之度究竟在何处?应如何对其进行规范,才能使扫码消费中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降至最小?
[10],若商家要求消费者另提供姓名、出生日期、性别等其他个人信息,则是侵害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合法权益。
精简地取,更要节制地用。商家使用SaaS的一大目的便是在搜集、分析数据后实现个性化营销。但没有边界感的过度营销,如未经同意便通过拨打电话、发送短信、添加微信等方式向消费者推荐业务,便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;此外,商家也禁止在未征得顾客同意的情况下,将其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,进行二次倒卖。
最后便是留之有时。“存储”和“删除”均是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重要环节。在消费行为结束后,消费者有权撤回或要求商家删除自己留下的个人信息。相应地,商家也应设置注销或删除选项,以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删除权益。
在数字化消费时代,仅用二维码便可勾勒起一个个体的一天。个人信息数据成了时代的石油,而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,也成了不可避免的时代命题。一方面,消费者应提高警惕,谨防落入隐蔽性极强的圈套;另一方面,对各类消费场景下对商家的信息收集、使用行为进行的规范,也应在一次次实践和探索中得到不断的优化与完善。
[5]南方都市报.扫码点餐背后的精准营销:餐厅如何知道你是高消费女白领?
[8]餐企老板内参.美味不用等 “会师” 客如云,餐饮SaaS迎来“转型赛点”!